請大家多多支持台灣貨吧
MIT的東西已經變成品質保證的好貨代名詞囉
你還在哈日哈韓嗎?現在不哈台就落伍啦!
【聯合報╱記者顏甫珉/台北報導】
台灣品牌出頭天,過去台灣人迷信舶來品,
特別是美、日貨,但曾幾何時MIT
(Made In Taiwan)已成消費者新歡,從吃的、穿的、
送的到用的全都堅持台灣製造,超商、量販、
百貨都紛紛引進與成立台灣品牌專區,業績亮眼,
且本地消費者外,也吸引陸客與港客,
台灣品牌的新藍海正悄悄形成。
近來誠品在北部的六個賣場,連續兩月用型錄全
介紹台灣品牌,還有專屬的「誠品知味」
賣台灣製造的食品。7-ELEVEn與台灣品牌lativ合作
賣POLO衫,二周狂銷二萬餘件。網購
女裝天母嚴選打出「台灣良品」,二件399元賣出萬件。
京站百貨一個不到十坪的手創生
活商品專櫃,每月營收破百萬,顯示一股MIT熱正逐漸延燒。
京站總經理柯愫吟說「台灣製造正當紅」,認為台灣品牌
逐漸走出自己的路,從企劃、生
產到品牌行銷都精緻化。誠品說台灣品牌是未來經營重點,
認為ECFA話題反而帶動台灣消
費者對台灣品牌的認同,「愛台灣的精神發酵」。
「一場台灣品牌新革命正展開」,誠品說,認為兩岸日趨開放,
除了台灣人對自有品牌認
同度高,許多香港、大陸的消費者,也指名台灣品牌,
以信義店為例,台灣品牌業績占全
館二成以上,每月成長二至四成。
如武昌店潮牌Pizza Cut Five,
就有香港觀光客一買十
件,嚴選台灣製造的食品「誠品知味」,
陸客也常常一箱一箱買。
在西門町四坪小店自創服裝品牌的阿瑟,所有衣服
都在台灣企畫、設計、製造與販售,他
說現在年輕人很支持本土服裝,許多大陸客聽到是
台灣人自創品牌,也會買二至三件嚐鮮。
京站特別降低抽成,以培植台灣品牌,如標榜台灣環保
製造的e-nail指甲油,小小一櫃每
月業績達六十萬元,業者說比起來歷不明的指甲油,
「台灣製」等於品質保證。
柯愫吟說現在是台灣自創品牌最佳機會,
但如何讓商品更有文化內涵與創新能力,製造與
行銷也能連貫作業,是MIT品牌重要課題。